2025年8月28至9月2日,2025 年新入职教师教学研修培训第三期、第四期圆满结束。本次培训分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和“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两个板块,通过 24 学时的密集培训与个性化指导,实现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链条赋能。来自全校 31个院系的95名新入职教师完成系统性研修。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杨勇教授主讲。杨勇教授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解读了当前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享,深入解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和实践方法。他以“电路理论”课程为例,详细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打磨过程,强调立足专业,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培训最后,杨勇教授还与教师们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未来建设的思考,他提出课程思政未来应深度融合社会实践与人工智能,打造创新、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体系。
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以往对课程思政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其与专业课程难以融合,而通过“电路理论”课程的实例剖析,大家豁然开朗,原来专业知识中的原理、规律都能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专题工作坊采用小班分组教学模式,由第一临床学院黄亚玲教授主讲,并带领13位校内外资深教师组成助教团队,深入引导各组开展微型教学演练。在集中授课环节,黄亚玲教授系统讲解了有效教学理念、十大教学技能、六元素教学设计框架以及有效回馈原则与技巧等重点内容。在工作坊中最具亮点的实操环节,每位新教师均需完成一次微格教学和两次BOPPPS微型教学演练。

为强化反馈效果,工作坊专门安排学生摄影师为每位教师的演练全程录像。通过影像回溯、自评互评和引导员综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新教师得以深度反思教学行为,获得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反馈。此外,本次培训全程依托智慧教室环境,深度融合“微助教”平台各项功能,在提升师生互动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新教师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应用能力。

微型课堂演练
参与教师普遍反馈,此次培训内容系统、实用性强,受益良多。“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重塑”一位计算机学院的新教师谈到。还有教师表示,“这些帮助和启发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幸运,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未来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的信心”。

据悉,本次“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设计”工作坊创新地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同仁与我校助教联合进行小组引导工作,有效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三期工作坊将在11月上旬举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目标,持续开展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与支持服务,助力我校教师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稳健启程,为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