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在主校区东五楼119教室, “数智驱动:AI+智慧课程教师赋能计划”第一期——“创新设计重塑课堂实战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智慧树网技术团队全程支持,吸引了来自全校各学院的智慧课程建设团队教师以及对教学创新感兴趣的教师代表参加。

本次工作坊融合专家分享与动手实操,以“理论+实践”的模式双轨并行。专家经验为教师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实操体验让教师们得以亲历AI工具的效能,切实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智慧课程平台与AI工具的应用价值。

在主题报告环节,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关秀翠教授作《智慧课程创新应用路径探索》分享。她结合在“最优化方法”一流课程中的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费曼学习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用“以讲促学”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她指出,通过智慧课程平台的资源管理与学习反馈功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优化问题用简洁语言表达出来,并在相互讲解中发现知识漏洞、加深理解。她强调,智慧课程与费曼学习法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也能有效推动课堂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

我校法医学系易少华副教授则以《智慧课程驱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题,分享了在法医物证学课程中将AI工具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经验。他利用平台实现“案例推演+实验模拟+学习数据追踪”的融合设计,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也帮助学生在高强度专业学习中建立起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在实操体验环节,参会教师们亲自尝试设置并调用课程智能体。化学学院教师构建了“化学反应智能体”,输入具体反应条件后,智能体能够推演反应过程并给出合理解释,教师表示“答案不仅符合课程内容,而且表达专业、逻辑清晰”。外语学院教师则搭建了“日语翻译智能体”,通过输入语句实时生成翻译与语境注释,教师反馈“翻译结果贴合课堂教学需求,能有效辅助学生理解与应用”。现场教师们普遍认为,智能体的响应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也拓展了教学设计的想象空间。

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教师们主动上台展示个人成果。大家踊跃分享自己在课程设计、智能体使用和教学创新中的尝试,展示形式多样、思路各具特色。两位专家现场逐一点评,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气氛热烈而积极,充分体现了教师群体对智慧课程应用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热情。

随着最后一位教师的展示结束,本次工作坊圆满落幕。参会教师们普遍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开拓了教学思路,也切实体验了AI与智慧课程结合的应用价值,今后将在课堂中尝试更多创新做法。

作为“数智驱动:AI+智慧课程教师赋能计划”的首期活动,本次工作坊凸显了专家引领、教师实操与智能体体验的特色,为推动我校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