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凡)为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计划》落地见效,11月3日下午,“学科专业大模型及智慧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专项教师培训在主校区西五教学楼举办。全校两百余名教师参与了本次培训。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赵沛教授以《智慧课程与教育大模型建设——以力学专业为例》为题作报告,系统分享了知识图谱、教育大模型及《力学导论》智慧课程的建设经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已入选教育部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的“AIM”力学大模型建设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老师围绕《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分级建设要领》,既展示了世界高校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的案例,也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通过知识与技术双向驱动构建“AI+HI”育人新模式的实践。同时,他重点分享了该校在智慧课程建设与课程分级认证方面的经验做法。两位专家的分享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AI+教育教学”应用范例,助力教师清晰把握不同维度AI赋能的建设方向与步骤。在现场互动环节,多位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与堵点提问,两位专家结合丰富实践经验逐一细致解答,现场讨论氛围活跃。

此外,超星集团的金黎璨老师与智慧树网的韩永明老师,分别围绕《基于“学在华科大”课程平台AI工具赋能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学科大模型——结合教育技术理念的学科建设与应用》两大主题,详细讲解了平台操作流程、AI工具应用方法,深入剖析学科大模型典型案例。两位专家的分享为课程创新及学科大模型构建提供了实践指引。
自学校启动2025年本科人工智能教育与赋能教学研究专项申报工作以来,该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各单位积极参与申报,充分体现出全校教师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的意愿与需求。本次培训围绕专项申报中的学科大模型、智慧课程两大核心方向,精准匹配培训内容,为教师AI素养提升筑牢基础,是学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关键举措。
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系列培训,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多元举措不断完善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体系。同时,推动课程、专业、教法等教育教学全要素改革,助力教师成长为AI时代教育教学创新的主力军,为学校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