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架桥促互鉴 文化交融育师能:
人文学院师生赴韩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交流研学
6月27日至7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组织13位师生赴韩国,参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四周年国际学术大会暨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海外实习项目。该项目由韩国彩虹孔子学院主办、延世大学及多家知名中文教育机构联合协办,通过学术会议参与、名校走访、教学实习与文化参访,为师生搭建了国际化的专业成长平台,更为深化中韩文化教育交流、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高端论坛聚智:共话国际中文教育新发展
6月28日上午,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分论坛,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学科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汇报,分享前沿学术成果,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且新颖的视角。

下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四周年国际学术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韩国中文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韩国彩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金振武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作主旨发言,深入阐释《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四年来的实践成果与未来方向;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韩国延世大学校长尹东燮分别代表中外嘉宾致辞,均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在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加深两国友谊中的重要作用。开幕式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范大帅特邀主持,现场中外学者、教育从业者齐聚,氛围热烈。

6月29日,大会主旨报告环节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前沿议题,多位权威专家分享真知灼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刘乐宁以《翻译:作为能力和方法》为题,深入探讨翻译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价值;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赵杨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引领下的微观研究》,提出微观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引发的专业技能、实践指标等研究问题,强调跨学科多视角的重要性;日本大阪大学荣誉教授谷川裕围绕《数智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三教”问题》,区分了传统“三教(jiào)”(教师、教材、教学法)与数智化时代的“三教(jiāo)”(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核心是培养实用型汉语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吴勇毅解析《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的内在逻辑目标、内容与教学法》,梳理大纲演进历程,详解课程目标内涵与内容构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学松分享《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进阶式培养的思考》,提出“通识教育→师范教育→学术培养”的进阶路径,旨在培育专家级骨干教师与高端人才;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会长、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教授梁霞对比《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水平大纲2024版与<等级标准>的配合使用》,肯定《等级标准》“思维基准”对突出汉语发音、书写特点的优势,弥补了部分国际大纲的缺憾;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教授金铉哲则以《国际中文教育等级和标准:融合与交叉》为题,探讨中外标准的协同发展。
专家们的分享既具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滋养。大会闭幕式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赵杨与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铉哲共同总结了会议成果,为后续合作指明了方向。
名校交流对接:搭建学术合作新桥梁
6月29日下午,学生们走进QS世界排名50强的韩国延世大学。作为韩国顶尖高校,延世大学的中文教育学科实力雄厚。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参访了广惠院等标志性建筑,深入探寻其建校历史、领悟办学理念,切身感受学校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格局。此次走访进一步深化了两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联系,为未来开展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学实习赋能:锤炼国际中文教学硬本领
6月30日-7月1日,学生们前往韩国最大教育企业大教集团旗下的彩虹孔子学院,开启教学实习与教师培训。彩虹孔子学院作为韩国知名中文教育机构,拥有成熟的教学体系与丰富的实践资源。团组带队老师白璐向师生们介绍了该学院的运营模式、特色课程体系及本土化教学策略,并由孔院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国际中文教师培训。

实习结束后,彩虹孔子学院为学生们颁发实习证明,肯定其在实践中的成长。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实习让她们深刻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意义,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文化浸润体验:深化跨文化理解与共情
项目期间,学生们还深度参访了韩国本土文化,从更生动的视角体会中韩文化的异同,进一步增强了跨文化沟通的敏感性与包容性,为跨文化教学与交流积累了感性认知。
此次人文学院赴韩国彩虹孔子学院开展的深度研学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桥梁,更通过实践锤炼了教学本领,深化了跨文化理解。这既是一次专业成长之旅,也是一场文化互鉴之行,将激励她们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持续探索,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青春力量。